以前我挺讨厌重男轻女的,直到结婚后才感觉到城市里为什么大多不那么重男轻女,而农村很严重。
小时候,哥哥可以上更好的更远的初中,可以花最贵的钱去市里最好的贵族高中,而我跟姐姐只能自己找不花钱的高中上,但还是感谢父母给我上学的权利。
大学哥哥可以花钱上非公立的本三,而我跟姐姐即使上了本科线,也因为是本三学费高而复读,复读我也是上了本三的分数,却因为学费高只能上专科。
大学学费也都是自己的上学贷款,自己毕业还。即使这样我结婚前还是不觉得父母多重男轻女,总觉得作为家里老小,会被偏爱。至少母亲心疼我,父亲没给我要过钱,总担心我没钱花。
而作为我姐,彩礼给我爸买车,婚后给我爸凑钱补贴家用,甚至叔叔借钱,舅舅借钱,都是我爸找我姐拿的,嘴上说还。
结婚后忽然就觉得父母其实重男轻女的,因为女儿们一旦结婚,离家真的就远了,像我这样没什么积蓄的,更给家里帮不上什么忙,就像一个被流放的孩子,没人会关心,我说的关心不是嘴上一两句想念。
父母所有的精力都在孙子孙女身上,嫂子生二胎,父亲每月都要出保姆费,他们都想好了家里的宅基地怎么给孙子分。
他们对女儿都是想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回家走亲戚会带好多东西,他们只用一顿饭接待。
我以前毕业回家都是买好多东西,上千都好正常,去超市能买的都买,我一点也没有怪父母的意思哦!我只是表示农村的现实,女儿嫁出去就只能补贴家用,父母生病回来照顾,父母住院要分摊手术费,责任也不会少,但分不到家里任何动产和不动产,而且在村民心中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没人认为不合理。
反观我市里的同事,独生女或者一儿一女,家里的房子确实一人一半,女儿也一样都在一个城市照顾母亲,儿子在一个城市也不一定多照顾父母,女儿更多一些。
我想一定要在市里安家,不为享多少福,而是远离传统的糟粕,村子里一点也不简单的人际关系,村子里给不了女人的尊重。
我也能清楚的知道我未来的主场是婆家,我没有退路,努力经营,守住我跟老公东西,在这里不要被人欺负,不要被抢走属于我们自己的就好。
前两天我做了西葫芦鸡蛋和烧茄子,老公看我做法不对,他竟然一口也没吃,自己又做了青椒炒肉。嫁个挑食的老公,我很少有做饭的机会,好处就是不用做饭,坏处就是一日三餐不一定都有,可能只有一餐。
女人这辈子真苦,不论怎么样,一定要努力学习,努力成就自己,不然,自己永远不属于自己,朋友们,加油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