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似流沙,经悄悄地挪移着,不经意间,我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十六个春秋了。在成长的历程中,拥有过朋友的友情,体会过老师的真情,享受着亲人的关怀,但最使我感动的是来自母亲那默默的亲情。
小时候,母亲就常常教育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个好人。她不是以理论知识来教育我,而是讲了很多历史名人故事,虽多数是重要的,但通过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故事听多了,不满足于那些,就喜欢上了看书,在书中感叹着花开花落,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故事看多了,便有一种倾诉的欲望。于是小文章就随着幼稚笔尖的滑动载进了日记里。
天下父母最疼爱的莫过于自己的孩子,我的母亲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她先把我考虑在前,穿衣我是首要的,虽然家中还有个小弟,可母亲却不受农村封建制度的影响,把爱专注地倾泻在男孩身上,而是公平地分给我们姐弟俩,甚至略多于我。
至今,有件事我不能明白,就是几乎每次吃饭时,母亲都不吃鸡蛋,我问她为什么,她只是微微一笑,说:“妈妈不爱吃,一吃就会胃疼。”而每每这时,我就以为如此,把碟子里的给我一扫而空。
很多时候,她会逼着我吃饭,叮嘱我多穿衣服,对于她这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话,我总是厌烦地快速逃离到学校,只留下她端着饭碗,提着衣服无奈地叹息。
在学习上,母亲对我非常严格。我永远不会忘记发生在小学三年级的那件事。
那时,还没有双休日。我平时特贪玩,几乎每次作业都推到星期日下午,而周一早晨就要去学校,我这时才慌了手脚,大致都要做到晚上十一点。
终于有一次,母亲发怒了,把我的作业本连同书都撕了。我急得哭起来,可哭也无济于事。第二天,那位严厉的老师果然大骂了我。并且把我留在教室里不准吃饭。
后来,好长时间,我都在生母亲的气,但是却改掉了懒散的毛病。
现在想起来,的确是我的不对,那时母亲的唠叨已使我麻木了,我根本不在乎,她说她的,我玩我的。是母亲想出了这个办法来教育我。
当我真正明白母亲那样做的内涵,再去以感激的目光面对她时,却蓦地发现母亲原本美丽的容颜已被岁月印下了深深的皱痕,原本有神的双眸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这时,我才想起了母亲的勤劳,母亲的任劳任怨。
现在,我已远行,很少能听到母亲的唠叨。
母亲,一个平凡的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以她那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影响着我。
母亲,没有生在这个时代,她为了不再让我有遗憾,把希望寄托给了我。
我既已明白母亲的一片苦心,就从明天开始,不,就从现在开始,把她的希冀视为学习的财富,化为学习的动力,来报答母亲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文/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