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养成了听书的习惯,在家做一些不用脑子的事情时,就会习惯性的打开听书软件。从年初截止现在,听书时长约324小时,听了11本书。没有强迫自己,就是觉得书里的内容很有意思。
在忙碌、和高压的生活当中,它是另外一种放松的方式。
有的人说,看书和听书是不一样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任何事都要看个人心态,不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一样,做为现阶段的我来说,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能让我去专注阅读。
现在和朋友一起弄一个工作室,晚上要上英语课,还报了游泳班,打算这两个月把游泳学会。另外要保证好睡眠,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现实不允许我专门拿出几个小时去沉浸式看书。
看书需要沉浸、专注,听书却没有那么严格,我可以一边做饭、洗漱、打扫卫生,一边听书,因为这些都是我天天在做的事,即使不带脑子,身体已经形成肌肉记忆。
听到我觉得有异议或者很有意思的地方,我也会停下来做笔记,所以两者同时进行,是完成OK的。
那要看什么书,或者听什么书呢?我以前会去看一些别人推荐的书,或者常年霸屏在必读榜上书,那滋味如同嚼蜡。
不是书不好,是那时候我的基础不够,所以觉得生涩难懂。
看书跟上学一样,有些东西不是你一上来就能理解的,就像你至少得先了解加减乘除,才能学各种公式、函数……循序渐进我会看一些于我感兴趣,且能看明白的书。
看多了你会发现,以前看不懂的书,现在也能看明白了。
看书会让人反思,有时候看到书里的人主公也会联想到我自己,去思考、分析自己和其它人,然后豁然开朗。
当然,也许你从书里悟到的东西,早就有人用三言两语就总结了出来。
也许会有人说,明明两句话的事,非要搞长篇大论,浪费时间。
希望你不要因为别人影响到你的想法,就像你天天都能在网络里看见的偶像,和自己亲自去见面会见他,跟他面对面聊天,那是不一样的。
就像网络上随处可见的风景,和你亲自出发,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就像别人口中的某地某人,和你真正接触后,是不一样的。看书和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让你不会轻易被别人左右,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我遇到书里跟我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会想,我倒要看看你能说些什么,有时候会被说服,有时候依然会保持自己的想法。就是像是脑海里的一场辩论,我觉得很有意思。
当你读过很多书,相处过不同的人,看过不同的风景,你的人生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