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孩子比穷人的孩子能吃苦。”不管你信不信,我发现当下的环境中,按概率来说,富人的孩子比穷人的孩子能吃苦。
学校里,发愤学习的娃儿们,家庭出身好的远远多于家庭出身差的。课外兴趣班上,有始有终咬牙坚持不放弃的娃儿们中来自富裕家庭的远多于贫穷家庭的。
18岁后,会做饭的好家庭家的孩子远多于穷家庭家孩子。
大学毕业,等待工作期间,不缺钱人家的孩子自主打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概率远高于缺钱人家的孩子。单位里遇急事积极加班的员工,往往来自于富裕家庭,牢骚满腹、锱铢必较的大多家里经济不咋宽裕。
抛去个例,穷人家的父母生活中“舍不得用孩子”导致娃孩子们慢慢走向好逸恶劳是深层次原因,说到底还是思维的问题。
谁都知道糖是甜的,享乐是好的,大人有时尚且没有自制力,何况是小孩子,一头扎进去出不来无比正常。
所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无比重要,家长思维改变了其它改变才有可能。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长大了真是件麻烦事,在家里尽量让孩子去做事,大人别老认为孩子不行,试多了自然就好了,所以没必要老是怕这怕那的,厉害的人都是磨炼出来的,而不是呵护出来的。
有些穷人老是羡慕富人,羡慕有啥用,应该多学学那些富人,尤其是他们的思维,经历的多,见得多,自然就不一样了,穷人害怕这个,害怕那个,到头来自己啥也没搞懂,还要教自己的孩子,结果孩子与自己一样,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唉,这就有点悲哀了。
如果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和一个普通中层人家的孩子考了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工作,穷人家的孩子就会被要求有个好工作,高收入,否则就会被说上个大学有啥用,还不如不上学出去打工。
普通中层人家的孩子,毕业后工作可以不那么出彩,不一定要高收入可以养自己存点钱就行,父母邻居亲戚觉得稳定可靠,也不会多说什么。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只是有些事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就感觉不到什么,除非你亲身体验过,不然一切的一切都是片面的。
有时候觉得活着真累,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别人而活,看别人的眼色而活,就算你不在乎那些人的看法,可父母亲戚是你躲不掉的,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开心?钱?家庭?别人的看法?
其实说白了,人要为自己活,而不是其它,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做主,让人生活得有意义,再或者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即使你培养不出,但自己也要成为一个有格局的人,这样穷人的家庭才会有望改变。
活着就是为了展现光芒,而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但前提是你得有经济基础,现在社会有了钱基本可以拥有一切,要是经济基础不稳,那你谈何其它,吃都吃不饱,哪有其它想法。